--思茅区第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思茅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4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代表: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区政府向区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大“两违”整治力度的议案》办理情况。
一、办理情况
2018年,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戴彬等12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两违”整治力度的议案》。对于该议案,区政府高度重视,将“两违”整治作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多措并举,抓紧抓实抓好,议案办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自承办议案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位推动抓“两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两违”整治工作,成立以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四班子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高位推动“两违”整治工作。同时,先后出台了《思茅区违法违规建筑处理办法》、《思茅区2017年—2020年“两违”建筑及路域周边建筑垃圾排查整治工作计划》、《思茅区“两违”整治专项行动宣传工作方案》、《普洱市中心城区城乡违法建筑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化政策指引,扎实推进“两违”整治工作。
(二)联动机制控“两违”。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以城市规划控制区为依据,将中心城区“两违”建筑进行网格化管理,各乡(镇)和区综合执法局、区自然资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区域情况划分巡查片区,按照“定人员、定责任、定范围”的原则,每个片区都明确了责任领导及巡查人员,实现控违全覆盖。同时,定期召开“两违”整治专题会议,对“两违”案件进行分析研判,找准突破口,确保“两违”建筑快速有效查处到位。二是畅通举报干群联动。通过街头宣传、发放一封信、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等方式,拓展举报渠道,让群众能够及时反映“两违”线索。
(三)强化巡查治“两违”。一是强化各乡(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加强沟通协调,中心城区3个乡(镇)联合区综合执法局多次开展联合巡查行动。二是严格落实“两违”治理属地管理责任,以片区为单位,各片区负责人及包村干部对所辖片区、村负总责,抓好片区内“两违”巡查整治组织领导工作。三是专职巡查员对辖区内的“两违”情况进行摸底分类,摸排核实,建立违法建筑管理台账和档案,下发限期自行拆除通知书,做到巡查到位,底数清、情况明,全面排查无空隙,全域覆盖无死角。
(四)群策群力拆“两违”。一是强化部门治理。积极统筹综合执法、电力、林业、水务、环保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对乡(镇)中办理工商执照、安装电表、水表用户由乡(镇)两违工作人员到实地现场进行涉违调查核实,对存在“两违”情况的,采取林业处罚、停水停电等措施进行联动处置,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两违”整治中的作用。二是统筹工作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以“一盘棋”的理念,统筹推进“两违”整治工作。
(五)发动宣传止“两违”。一是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宣传标语等多平台开展“两违”法律法规及整治工作推进情况宣传,以强大宣传攻势聚“两违”整治浓厚氛围,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有效震慑,有效遏制了“两违”增量。二是各乡(镇)、村、组三级联动,组织召开“两违”整治工作专题会议及群众会议,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条例及市、区关于“两违”整治工作文件精神,对整治行动中的正反面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整治拆违工作。三是按照一户一方案,一户一工作组的要求,各乡(镇)工作组反复入户作违建户的宣传工作,对违法者讲政策、摆利弊,并同步推进强拆程序,确保工作做实做透。
二、“两违”整治工作目标进展情况
截止2019年11月20日,思茅区共有两违建筑2128宗61.41万平方米,其中:存量违法用地694宗16.66万平方米,新增存量违法用地1434宗44.7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累计拆除“两违”建筑1344起,拆除建筑面积35.82万平方米。其中,2019年4月至7月在中心城区集中开展了“两违”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两违”整治成效明显。“两违”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期间,思茅区共拆除违章建筑100户(其中存量26户、新增存量74户),拆除的建筑面积为1.569574万平方米(存量建筑面积0.14474万平方米,新增存量建筑面积1.45254万平方米),已整改并完善相关手续6户(存量0户、新增存量6户),已整改的建筑面积0.1273万平方米(存量建筑面积0万平方米、新增存量建筑面积0.1273万平方米)。
三、存在问题
(一)“控违”源头管理难。一是土地违法成本低。由于非法土地交易利润空间大而处罚力度、金额相对较低,致使非法交易土地的行为屡禁不止。二是执行拆违程序繁琐、耗时长,导致许多违章建筑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往往拆迁工作启动时违章建筑基本已建成,增加拆违成本。
(二)拆违处置难度大。由于“两违”涉及群体较大,拆除程序严格、复杂,一旦强制拆除,群众阻力大,执法矛盾突出,安全拆违难度较大,造成“建设容易,拆除难”的局面。
(三)现行规划与乡村发展不相适宜。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普遍有建新房建好房的刚性需求,但部分乡(镇)由于村庄规划滞后或规划调整过于频繁,致使宅基地或宅基地的规划不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和资产意愿,从而使部分村民为了私利违法占地建房。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两违”舆论宣传工作。加大舆论攻势,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舆论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熟知相关法律规定,鼓励和发动群众抵制、举报违法建筑,引导群众形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两违”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加大“两违”整治力度。一是继续加强动态巡查工作,充实巡查队伍,加大巡查力度,按照“勤巡查、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原则,对“两违”行为坚持“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将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大重点打击查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买卖土地、违法建房问题;重点治理突击建设的违法建筑;重点打击影响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施工,影响城乡规划和市容市貌、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
(三)进一步探索“两违”管理工作新机制。不断健全区、镇、村、组防违拆违工作网络,确保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效果到位。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联动巡查机制,用好微信、电话、网络等举报平台,线下综合巡查组巡查力量,加强部门协调配合,逐步形成有效的沟通模式和联动执法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形成群防群治、上下联动、横向配合、纵深推进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拆后土地利用模式,把拆违治脏、拆违还路、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拆后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拆一片、清一片、建一片、管一片,形成全民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新模式。
(四)进一步推进历史“两违”分类处置工作。切实推进历史“两违”调查摸底工作,制定出台分类处置办法,对符合分类处置办法的历史“两违”进行分类处置。将属于“四重点、六先拆”的违法建设列为重点拆除对象,形成强大的震慑效果。
(五)进一步健全“两违”治理考核督查机制。严格贯彻落实《2017年-2020年思茅区“两违”建筑及路域周边建筑垃圾排查整治工作计划》、《普洱市中心城区城乡违法建筑治理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两违”工作责任年度、任期考评制度,按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奖优罚劣,不断推进全区“两违”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巩固和扩大治违成果。
思茅区目前在“两违”整治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各位代表提出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区政府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充分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分工、权责一致、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营造和谐有序的城乡建设秩序,坚决打好整治“两违”建筑的攻坚战,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作出更多的贡献。